米思岛

悦享好时光
misidao.com

回龙圩:回峰岭下柑橘香 村美民富产业旺

  金秋十月,回峰岭下处处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橘香,展现出山清水秀的文明乡村景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国橘乡——回龙圩,了解她从国营农场到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美丽蜕变。

  知青的“第二故乡” 见证茅草地的巨变

  记者 何江琛:对不少经历了上世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岁月的老知青来说,回龙圩是一块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土地,当年1100多名知青来到这里开荒种植柑橘,留下了“奉献牺牲、吃苦耐劳”的知青精神。这里就是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这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他们的青葱岁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曲《咏梅》把我们带回了当年的知青岁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年仅17岁的长沙知青张运中来到回龙圩。当时的回龙圩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从城里来的知青们住的是牛栏改造的房屋,田间地头的杂草有两米多高,条件十分艰苦。

  老知青 张运中:从冷水滩坐那个公交车,一到那个地方就觉得很荒凉,好像很落后的样子。

  即便如此,知青们放下行装卷起裤脚,开荒、除草、修水库……面积大的就使用机耕,面积不大的便徒手挖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68年的春天,数百株柑橘树苗扎根在回峰岭下,为日后的“橘香回龙”奠定了基础。“弘扬农垦精神”、“传承农垦文化”,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创新有为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态度。

  老知青 张运中: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总还要发芽。在这个基础之上,后来回龙圩改成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之后,这个变化就显著些大些。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回峰柑橘品质优良,老百姓也由最初的尝试种植,到如今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老百姓正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老知青 夏燕飞:这是解放前的房子,这是进入了改革开放年代的房子,这个房子我们来的时候算是最好的房子,你看跟现在的一般的房子比较,那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后来,知青们陆续返程,张老却选择留了下来,见证了改革开放让回龙圩迸发出的新气象。昔日著名知青作家韩少功笔下的《西望茅草地》已经旧貌换新颜,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的民居随处可见,风光旖旎、花果飘香的果园里一片生机盎然。

  老知青 张运中:改革开放造福了几代人,起码是几代人,因为照我们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

  小城大橘园 “两栖”新生活

  记者 何江琛:红砖青瓦木楼梯,这里是回龙圩管理区的老行政办公楼,在历史风雨的冲刷下,这里依然保持着老旧古朴的风貌,展现了回龙圩人朴素的精神底色。正是这种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一栋栋新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展现出南国橘乡山清水秀的文明乡村景象。

  在回龙圩,村头巷尾,草木葱郁、青瓦灰墙,太阳能灭蚊灯等现代化环保装置一应俱全,连续两届“柑橘文化节”的盛景回响着丰收的喜悦,而小轿车、农用车、摩托车“三辆车”已成为当地果农的标配。荣获今年柑橘旅游文化节“十佳新农民”的卢益高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家中不仅有“三辆车”,家里的小别墅也在忙着装修。

  种植户 卢益高:一辆拖拉机用来打药,一部摩托用来清早上地看果树,我自己现在还买了辆小车,便于走亲戚和旅游。还有两台货车卖橘子。

  由于前段时间下雨,趁着晴好天气,在乡镇办事处和亲戚的帮助下,卢益高正忙着将最后一批蜜桔采摘下树。而每到此时,他的二辆货车都会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他和妻子就拉着一车橘子,运输到镇上合作社的加工厂去卖。

  东北采购商 林乐勇:价格比其他地方偏高点,反正品质不一样,价格高一点也认可的。

  卸果、称重、计价……,不到10分钟时间,卢益高就从收购商手里领到了现金。由于回龙圩的橘子果质高品相好,市场上销售供不应求。采购商们如“候鸟”一般,每年都会如期从五湖四海而至,将柑橘发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俄罗斯、东盟及港澳等13个国家和地区。柑橘不愁销路,让卢益高种植柑橘的信心也更足了。

  种植户 卢益高:这个是我们的回峰蜜桔,这个就是我们带回来的纽荷尔品种,那边我就种了一部分,有十亩地的W.默科特,往那边的话我还有五亩的沃柑。

  一座城就是一个大橘园,2017年管理区果农户均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民们像卢益高一样过着令人向往的“两栖生活”,白天驱车到果园里拾掇农活,晚上回城里享受恬静生活。柑橘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采橘游、农家乐和餐饮酒店发展。现在的回龙圩,“党建橘园”里红彤彤的柑橘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八仙洞省级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喜迎八方来客、高尚湖斗牛场“牛王争霸赛”精彩上演,回龙湖主题公园的大型游乐设施吸引游客眼球......一幅幅生态宜居新画卷已全面铺开。

  小柑橘种出大产业 13亿元的“橘乡梦”

  记者 何江琛:现在正是柑橘丰收的季节,果农们正在采摘柑橘,您看,这一个个红彤彤黄澄澄的橘子,已经成为咱们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种植大户 何志强:果质又好,糖份又高,我的这个价钱今年没有六块五,我是不会卖的,现在很多老板都来看了。

  还有两三个月的采摘时间,种植大户何志强家的砂糖橘就开始预售了,各地的水果商、水果经纪人便涌来看果和签合同。这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温小娴,从父辈开始就和这里的果农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今年她打算订下这一园的柑橘。

  采购商 温小娴:在我们广东很受欢迎,果子很好。

  水果经纪人 唐冬梅:(定金)十九万,今天晚上就写合同了,我看你的果靓我才给你六块五。

  何志强种了130多亩柑橘,是回龙圩的种植大户和技术带头人。而在10多年前,当时大面积种柑橘的村民越来越多,可是问题出现了,由于没规划、缺管理、不懂技术,柑橘发展有些杂乱,农残超标,糖度、品相一直不稳定。

  种植大户 何志强:在质量意识上没有提高,所以当时的价钱又卖不好,几毛钱一斤,甚至还要一部分烂在树上。

  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近年来,回龙圩提出了“五化五转”的发展路径:抓柑橘品种市场化,种什么围着市场转;抓生产标准化,怎么种围着技术转;抓产品品牌化,卖什么围着牌子转;抓经营主体化,怎么卖围着能人转;抓产业多元化,怎么调围着链条转。何志强带头积极搞品改,种植沙糖橘、沃柑、W-默科特等全新品种,收益十分可观。

  种植大户 何志强:今年丰收了,利润应该有70、80万左右,最低啦。

  何志强的丰收影响了不少原本对“品改”仍在观望的农户,2014年,贫困户李雄生在何志强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品改,去年发展到20多亩,一举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种植户 李雄生:平均一年7、8万还是有,就是这一二年,以前没有。

  目前管理区有柑橘10万亩,年产柑橘26万吨,年产值13亿元,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刘功文:抓牢柑橘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截止2017年底,全区已脱贫590户1894人,预脱贫58户195人,未脱贫11户19人,8个贫困村全部顺利出列。

  赵文旺:建设好生态、活力、小康回龙圩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赵文旺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回龙圩活力迸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群众过上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 赵文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回龙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道路坑坑洼洼,一路黄沙一路尘”,到永州市要6个多小时,现在全程高速,到市里只要两个半小时,以前群众都是低矮破旧的土砖房,现在家家是飞檐翘角的小洋楼,以前干部职工工资发不出,每个月只发100公斤谷子维持生计,现在群众基本都是三台车,以前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现在家家平均有3亩以上的优质橘园,全区共有十万亩、“上面瓜果飘香,下面鸡鸭成群”的生态橘园。

  赵文旺说,回龙圩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三个”坚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动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 赵文旺:“改革永无止境 发展永在路上”。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国有土地改革、柑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发展,以奋斗创造幸福,以改革释放动能,全面建设好生态、活力、小康回龙圩,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短评:努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样本

  面向泥土,春暖花开,橘香满园——是幸福。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这种幸福更带劲!一座城就是一个大橘园,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让青山绿水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回龙圩正在努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样本。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奋楫争先,以改革释放动能,以奋斗创造幸福,一个活力迸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回龙圩一定会更加精彩!

来源:回龙圩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回龙圩:回峰岭下柑橘香 村美民富产业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