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岛米思岛米思岛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案 > 政务专题

雄安新区的七年蝶变

政务专题 加入收藏夹

  七年前,我带着憧憬和好奇,踏上了雄安新区的土地。那时的雄安,还是一片沉睡中的热土,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碧波荡漾的白洋淀刻画了雄安新区在我心里最初的样子。而今天,当我再次回望这七年的足迹时,心中充满了震撼与自豪。

  初见雄安:寂静中的觉醒

  2017年,我首次踏足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那时,雄安新区刚刚成立,规划蓝图也还在酝酿阶段。我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交谈,记录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期待与憧憬。

  那时的雄安,虽然寂静,但我能感受到它即将觉醒的脉搏。

  在白洋淀水畔,我遇到了正在晨练的张策老兄。张策是雄安新区安新县人,2017年的一个清晨,我早起去白洋淀水边拍摄时,他正在和一位老师学习响鞭。响鞭,是从河南传过来的一种民间运动。弯腰,手腕一抖,大鞭子一甩,啪啪作响,那叫一个威风。张策大哥很热心,他请老师示范动作,让我们拍摄。随后我们加了微信,再来雄安的时候,他请我吃当地的特色菜:大锅炖杂鱼。

  白洋淀周边的村民,靠水吃水,因为水产丰富,所以很多村民做起了水产生意。炖杂鱼,就是用柴火把大锅烧热,锅里放上大大小小各个品种的淡水鱼,用酱汁慢炖,锅边再贴上玉米饼,等蒸汽把玉米饼烫熟,满屋飘着谷物和炖鱼混合的香气。

  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让雄安人很兴奋,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

  建设热潮:塔吊林立的新时代

  随着政策的落地和资金的注入,雄安新区迅速迎来了建设的高潮。我亲眼见证了从最初的规划蓝图到如今的现实场景的转变。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雄安新区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缩影。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建设工地采访时,我遇到了一对来自四川小凉山地区的夫妻:吉那小虎和阿洛春梅。

  当年23岁的吉那小虎和22岁的阿洛春梅,来自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是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工地上的塔吊司机。2020年的时候,像吉那小虎与阿洛春梅一样的塔吊司机,在雄安新区共有2000余名。他们既是高空中的“靓丽风景”,也是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见证者。他们两口子都是塔吊司机,我跟拍记录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年初,我把雄安新区街道的视频发给阿洛春梅,她感慨地说,现在都已经完全不认识了。

  绿色生态:宜居之城的蓝图

  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绿色生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色公园、生态湿地、循环水系……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宜居之城的决心。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展厅,有一个沉浸式体验未来之城场景的大屏幕,那里绘制的蓝图,可以看到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

  当地还涌现出一批环保志愿者,韩战桥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雄安新区安新县同口小学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白洋淀鸟类保护志愿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工作之余,韩战桥时常背着相机、骑着摩托车到羊角淀、马棚淀、孝义河河口湿地等鸟类栖息的地方进行巡护,观察、监测、救助野生鸟类,为研究白洋淀生态变化积累资料。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白洋淀湿地环境日益改善,大量鸟类也来到白洋淀安家。为了协助做好新增鸟类的统计工作,每当在巡护中发现新增鸟类,韩战桥都及时拍照记录并上报,发现受伤的鸟类也立即进行救助。

  截至目前,由韩战桥记录的鸟类已达9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8种;经他救助的鸟类有40多种,数量达100多只。

  韩战桥还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开展主题宣讲和公益活动,提高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如今,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很多村民也加入到了爱鸟护鸟的行列。只要在白洋淀碰到受伤的鸟类,村民们都会第一时间请他帮着救治。

  “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生态变化,我希望引导更多人加入到爱鸟护鸟行列当中来,让家乡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韩战桥说。

  智慧之城、幸福之城

  雄安新区不仅是一座宜居之城,更是一座智慧之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无人驾驶……这些前沿科技在雄安新区的应用,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未来。

  2019年7月25日,刘广玉在展示木船模型。刘广玉是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马家寨村人,马家寨村是北方地区有名的造船专业村。刘广玉自幼喜欢摆弄木头,擅长木板画。他制作了多款白洋淀历史上出现过的木船模型,用手工打造白洋淀记忆。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雄安新区也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从古老的村落到现代的建筑,从传统的工艺到现代的科技,雄安新区在发展中不忘传承,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

  一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百姓的幸福与满足。从最初的拆迁安置,到如今的新区居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录了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故事,感受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满足。

  千年之城,无限可能

  七年的时间,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变为了眼前的繁华新城。但这一切只是开始,未来的雄安新区还有无限的可能。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后,我和同事合作拍摄了一组创意海报《以青春的名义 致敬雄安》,其中采访到了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2018年,曲吉星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面临着很多选择,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了内心初衷,以选调生身份来到河北雄安新区。

  2022年,时年32岁的曲吉星担任雄安新区容城县大河镇党委副书记。他说,过去一年里,他最大的收获是和同事们一起帮助数万余名征迁群众回迁到容东片区,看到他们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憧憬,成就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雄安建设者,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雄安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之城。”

  雄安新区,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踏上这片热土,扎根在雄安,奋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对青年人是历史机遇,更是使命担当。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雄安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这些青年奋斗者也终将成为这座“未来之城”的脊梁,镌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样。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璀璨明珠,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七年的时光,我见证了雄安新区的蝶变。从寂静的田野到繁忙的工地,从蓝图到现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变化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

  我为自己能够在这里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而感到自豪。未来的雄安新区,定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也将继续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来源:新华社

tags:专题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qrcode

联系我们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