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岛米思岛米思岛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案 > 政务专题

共享机关停车位的株洲探索

政务专题 加入收藏夹

  傍晚六点半,刚刚下班的李璐点开“株洲停车”APP后,看到300米外的株洲市市场监管局停车场还有23个空位,于是导航过去,扫码登记,很快就停好了车。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同一时间段,她还因为绕了小区三圈,都没找到停车位而发朋友圈吐槽:“下班回家的路,一半时间在找车位。”

  这种改变,源于株洲市7月26日启动的市直党政机关停车位错时免费开放新政。

  株洲市市场监管局拿出159个车位,市委办公室开放180个,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则贡献出25到80个不等的车位……

  32家市直单位敞开大门,共拿出1314个车位。

  这些停车位错时开放:夏秋季工作日18:30到次日7:00,冬春季提前至18:00开放,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原则上全天开放”。

  “下班即开放、假期不打烊”的安排,精准卡在市民最需要车位的时间段——下班后的夜间停车、周末逛街的临时停靠、节假日走亲访友的车位需求,统统考虑在内。

  如今,株洲这项新政已实行一个多月,观潮君在株洲市委礼堂前的停车场看到,“错时共享,免费停车”的公示牌十分醒目。“错时将车停在机关大院”,成为了市民们的默契选择。

  观潮君了解到,不同于有些城市为应对五一或国庆高峰的短期共享,株洲是湖南首个推行机关停车位长期开放的城市。

  而为了长期开放,株洲还在地方立法上作了明确规定。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株洲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以立法的形式明确,“除涉密单位以外,国家机关应当在夜间、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停车场”。

  停车事小,却关系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秩序与幸福指数。株洲的“这一小步”,别有一番意涵。

  株洲开了好头,期待更多城市响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株洲错时开放市直单位停车场,也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22年9月,株洲就将市委办公室作为试点单位,对外开放停车位,以缓解周边市民的停车压力。

  “当时反对声音很多,说市委办作为重点部门,如果开放,存在一定风险。”株洲市机关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反对声音,市委办用“三年停车有序”作了有力的回应。

  市委大院带头,打消了许多顾虑与质疑。

  与此同时,株洲“共享停车”模式的辐射面也越来越广。

  7月底,炎陵县发布消息,34家县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免费开放。

  检索新闻后发现,国内已有多个城市错时开放机关停车位。

  比如,2021年10月起,山东济南104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错时对外开放。

  还比如,甘肃兰州,安徽淮南,浙江的嘉兴、台州,山西长治,山东临沂等地,也错时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

  在湖南娄底市,从2023年11月起,市委市政府机关、市人大市政协机关停车场的550个停车位,免费错时向社会开放。

  可以说,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共享停车场,已成为一种趋势。

  观潮君了解到,株洲公用事业集团计划联动更多国企、商业体加入共享网络,一些小区业主也主动提议“错时开放小区车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许高勇说,株洲的做法值得推广,并且,民生政策的生命力,从来不在“一时热闹”,而在“长久见效”。

  这是一种精细化、低成本的城市管理手段。

  “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相比于新建大型停车场或挖掘地下空间,开放现有机关车位,无疑是一种“轻资产”“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机关单位停车场长期存在“潮汐式闲置”,工作日白天车满为患,下班后空空荡荡,而周边小区、广场商圈则是“一位难求”。

  共享机关停车位,无疑是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据了解,为了让“共享停车”达到应有效果,株洲也上了些“手段”。

  比如,此次共享停车的“操盘手”株洲市公用事业集团开发了“株洲停车”APP。APP不仅能实时显示各单位车位余量、开放时间,还能一键导航、线上登记,让市民“找位不盲猜、停车不跑腿”。

  再比如,株洲市城管局作为示范点,实现车位动态监控,通过智慧系统调节车流,避免“开放了却停不进”的尴尬。

  这种“互联网+停车”的模式,把机关停车场从“物理空间”变成“数字资产”,让闲置资源活起来。

  数据显示,株洲市直单位这次开放的1314个车位,能满足核心城区近三成的夜间临时停车需求。

  正如株洲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徐卫华所说,“破解民生难题,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的‘大招’,只需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共享机关停车位这种“绣花功夫”,也能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考验的是城市与市民的文明默契。

  株洲市开放机关单位停车位的举措,其实不只是“多几个车位”这么简单,它体现了治理模式从“封闭”到“共享”、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机关给市民“行方便”,相对应的市民也要“守规矩”,这才是长久之策。

  正如前文提到的,株洲在推行这项举措之初就面临了一些质疑——免费的话,停车位可能会被“僵尸车”占据;收费的话,既无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也存在一定廉政风险。

  这种“难处”,考验的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

  因此,株洲的停车新政,一开始就带着“共建共治”的基因,“仅限7座及以下非营运车辆”“有序停放”“7点前驶离”……这一条条“规则”,成为了市民与政府的“文明约定”。

  同时,错时共享的免费停车也并非毫无约束。株洲市智慧停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超时停车行为将采取相应的约束举措,若长期超时占用车位,下次进入将受到限制。

  株洲市文明办负责人说:“开放的是车位,拉近的是距离,涵养的是文明。”

  当政府有“开门”的诚意,市民有“守规”的自觉,城市治理就从“政府独唱”变成了“全民合唱”。

来源:观潮的螃蟹

tags:专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