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岛米思岛米思岛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 深度好文

乡音破万席:伊一与“永冲锋”共燃永州体育文旅新征程

深度好文 加入收藏夹

  2025 年 10 月 12 日 20 时 07 分,永州市体育场的电子记分牌跳动出 “1-0” 的字样,36 号球员的头球破门让全场瞬间沸腾。嘉宾区一道身影猛地跃起,挥舞着印有 “永州” 字样的藏青围巾,用地道的永州方言高喊:“漂亮!就是这个劲儿!”

  —— 这位在欢呼声中绽放灿烂笑容的身影,正是从永州走出的浙江卫视当家主持人伊一。从《我爱记歌词》的活力搭档,到《中国新歌声》的专业主持,再到如今央视春晚舞台上的亮眼存在,这位手握中国电视金鹰奖 “优秀主持人” 提名、多次斩获浙江广电集团 “杰出员工” 称号的媒体人,始终将 “永州女崽” 的身份刻在心底。当 “我是永州女崽,我回来了!” 这句开场白透过音响传遍赛场时,没人能料到这场湘超联赛永州队对阵邵阳队的普通赛事,会成为永州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 战略的里程碑事件。伊一用一场跨越舞台与看台的情感奔赴,让 “永冲锋” 从球队战吼升华为城市精神图腾,更让这座浸润千年文脉的古城,在足球热浪中完成了活力新生的精彩蝶变。

  一、乡音作钥:解锁赛场的情感密码

  (一)15 分钟开场秀里的文化基因

  19 时 56 分,潇水河畔的晚风裹挟着躁动的人声掠过体育场。当啦啦操队员的最后一个旋转动作落下,伊一身着运动外套快步走上舞台,外套左胸的 “永州” 二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熟悉伊一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位素来以专业形象示人的主持人,此刻眼中满是难得的松弛与热忱 —— 正如她在百度百科个人简介中所写:“无论走多远,永州的山水永远是我的精神底色。” 与永州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钟伟并肩站定的瞬间,她没有启用熟悉的综艺腔,而是转头用乡音问道:“湖南的父老乡亲们,今晚的永州热不热闹?”

  这句开场白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瞬间激起情感涟漪。看台上立刻响起 “伊一欢迎回家” 的整齐呼喊,有球迷举着 “永州女崽回家啦” 的灯牌,在人群中格外耀眼。这场名为《龙凤呈祥福瑞 “湘超”》的开场秀,早已超越常规赛事预热的范畴 —— 伊一与钟伟的主持串联里,藏着永州文化的密码,更藏着她对家乡的细腻观察。作为曾深度参与《二十四节气》《万里走单骑》等文化类节目的主持人,伊一对非遗传承有着天然的敏感度,此次更是主动提议将永州特色文化融入开场环节。

  “知道我们永州队 36 号的绝活吗?那头球顶得,比潇水的浪花还利落!” 伊一的调侃让现场笑声四起,随后她抬手示意音乐响起,《晓了显火在永州》的方言旋律缓缓流淌。“晓了显火” 是永州人表达 “厉害、了不起” 的俚语,伊一踩着节拍挥动双臂,带动看台上万人齐唱,粗糙的乡音里满是滚烫的乡情。有球迷在抖音实时留言:“听着伊一唱这首歌,眼泪都要出来了,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精准把握这首歌的情感基调,伊一特意提前一周联系永州本地音乐人,反复打磨发音细节,“不能让乡音变了味,这是对家乡最基本的尊重”。

  更令人动容的是非遗元素的巧妙融入。祁剧脸谱造型的灯光在舞台背景上流转,伊一指向大屏幕介绍:“这是我们永州的祁剧,红脸代表忠勇,就像场上的球员们一样!” 她还即兴哼唱了一段祁剧选段,清亮的嗓音赢得满堂喝彩 —— 很少有人知道,伊一童年时曾跟着外婆去剧院看祁剧,如今仍能清晰记得《目连救母》的经典唱段。随后登场的舞蹈《永州新启航》中,舞者身着融合女书纹样的服饰,伊一在旁解说:“这些符号里写着永州女性的坚韧,就像我们球队不服输的劲头。” 她特意强调:“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希望通过今天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15 分钟的开场秀,在文化与体育的碰撞中落下帷幕,而#伊一永州话主持湘超# 的话题已悄然爬上抖音同城热榜,不少网友留言:“原来伊一不仅会主持综艺,对家乡文化也这么了解!”

  (二)从嘉宾席到看台的热血迁徙

  比赛哨声吹响的那一刻,伊一彻底卸下了主持人的 “端庄”。她脱掉外套,露出里面印着 “永冲锋” 字样的球衣,端坐在嘉宾席的边缘,身体随着赛事节奏微微前倾。熟悉伊一的同事都知道,这位看似文静的主持人,骨子里藏着对运动的热爱 —— 百度百科中明确记载,她曾是校田径队成员,擅长短跑与跳远,这份对竞技运动的热忱,此刻在足球场上找到了共鸣。当邵阳队发起首次进攻时,她下意识地攥紧拳头;而当永州队中场断球反击,她又轻声念叨:“快传!左边有空当!”

  开场 7 分钟的进球,让伊一的情绪彻底释放。36 号球员接队友传中头球破门的瞬间,她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挥舞着围巾原地蹦跳,嘴里不停重复:“就是这个!早就说他的空中力量最厉害!” 转播镜头及时捕捉到这一幕,导播室里响起工作人员的笑声:“这哪是嘉宾,分明是最狂热的球迷!” 事后伊一在采访中坦言:“为了这场比赛,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把永州队每个球员的技术特点都记在了笔记本上,36 号的头球优势早就了然于心。” 这份认真,与她主持大型晚会时反复打磨台本的态度如出一辙 —— 正如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永州人刻在骨子里的韧劲。”

  中场休息时,伊一做出了更出人意料的举动。她绕过安保栏杆,径直走向东侧的球迷协会区域。“永州必胜!” 她接过球迷递来的喇叭,带头喊起口号,随后手臂上扬示意大家做人浪。橙色的人浪从东侧看台起势,依次席卷全场,伊一站在浪尖处,笑得像个孩子。有细心的球迷发现,她在蹦跳助威时,还不忘拉住身边差点摔倒的小男孩,轻声提醒 “慢点,别挤”。这份细腻,源自她多年主持民生节目积累的共情力 —— 早年在浙江卫视主持《快乐蓝天下》时,她就因善于倾听普通人的故事而深受观众喜爱,如今这份温暖也延续到了家乡的赛场。

  这份热血中的细腻,在客队看台前有了更动人的延伸。伊一特意走到邵阳球迷聚集的区域,笑着挥手:“谢谢大家来永州做客,希望两队都踢得尽兴!” 客场球迷出乎意料地响起掌声,有人喊道:“伊一主持得好!永州待客也好!” 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网友评论:“胜负之外,更见一座城市的气度。” 伊一事后解释:“体育竞技的魅力不仅在于胜利,更在于相互尊重。作为永州人,我们既要展现拼搏的劲头,也要有包容的胸怀。” 这番话,与她在《万里走单骑》中倡导的 “文化包容” 理念一脉相承。

  下半场永州队再入两球锁定胜局,伊一干脆跑到边线附近。当 47 号球员完成低射破门时,她激动地与场边教练团队击掌,教练笑着调侃:“伊一姐比我们还懂战术!” 赛后 18 号球员在采访中坦言:“听到伊一姐在看台上喊我的名字,感觉腿都更有劲了,第二个进球就是想着不能辜负家乡人。” 而伊一则笑着回应:“这些年轻球员才是永州的骄傲,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比任何舞台表演都更动人。”

  (三)“挂票” 背后的身份认同

  赛后的混合采访区,伊一胸前别着一枚特殊的徽章 —— 那是永州球迷协会授予的 “荣誉挂票”。“挂票” 这个此前因 12 万张门票预约引发热议的词汇,此刻有了全新的意义。球迷协会会长周磊解释:“这是我们给对家乡有特殊贡献的人的荣誉,之前只发过三次,伊一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媒体人。”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伊一时,周磊感慨道:“这些年她虽然在外地发展,但始终心系家乡,无论是推荐永州美食,还是宣传永州文化,都不遗余力,这份乡情让我们特别感动。”

  这枚印有 “永冲锋 001 号” 的徽章,对伊一而言重逾千斤。“离家 20 年,乡音没改,乡情更没淡。” 她指尖摩挲着徽章,眼神明亮,“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这次能以球迷的身份为球队加油,比拿任何奖项都开心。” 她透露,为了这场赛事,自己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不仅恶补了永州队的战术特点,还特意学唱了《晓了显火在永州》,甚至推掉了一档商业活动,“家乡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为永州加油更有意义”。这份对家乡的重视,贯穿了伊一的职业生涯 —— 百度百科中记载,2020 年永州遭遇洪涝灾害时,她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并通过直播呼吁社会各界支援家乡;2022 年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期间,她主动担任文化推广大使,义务为家乡代言。

  在社交平台上,伊一发布了一段现场视频,配文写道:“4:1 的胜利太提气!在永州的球场喊加油,是这个秋天最热血的事。永州女崽永远为家乡骄傲!” 视频里,她与球迷合唱的画面、蹦跳欢呼的瞬间、向客队致谢的场景依次闪现,短短一小时就收获了上万点赞。浙江卫视同事在评论区打趣:“平时录节目最注重形象,回家看球彻底‘放飞自我’了!” 伊一回复道:“在家人面前,哪还需要什么形象,开心就够了!” 这份率真,与她在镜头前一贯的亲和形象高度契合,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她 “永州女崽” 的本色。

  二、“永冲锋” 逆袭:从球场到城市的精神共振

  (一)流量裂变中的 “永州现象”

  伊一的乡音助威,如同为 “永冲锋” IP 注入了催化剂,让这场区域赛事的热度呈几何级增长。当晚,# 伊一跑满全场为永州加油##永州湘超4 比 1 大胜#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抖音平台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 1200 万次。有外地网友留言:“被伊一的热情感染了,下个月一定要去永州看球打卡!” 作为拥有超千万社交媒体粉丝的公众人物,伊一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流量数据上,更在于她能精准触达不同圈层的受众 —— 从年轻网友到中老年观众,都因她的参与而关注到这场地方赛事。

  这场流量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永州提前布局的必然结果。早在 9 月,“两万容量球场迎来 12 万门票预约” 的消息引发热议,“挂票” 调侃声中,永州市文旅广体局迅速行动,72 小时内推出三大举措:将体育场围墙改造为 200 米长的 3D 足球主题彩绘墙、升级 “挂票区” 为藤编材质的 “鸟巢观景台”、联动 14 家景区推出 “赛事门票换景区门票” 活动。伊一得知后,主动在社交平台转发相关信息,并配文:“家乡的创意太赞了!12 万张门票的热度,是永州人凝聚力的最好证明。” 她的转发为活动带来了超 50 万的曝光量,不少粉丝留言表示 “要去永州打卡彩绘墙”。

  创意举措迅速转化为打卡热潮。国庆期间,仅体育场周边就接待游客超 40 万人次,彩绘墙前平均每天有上千人拍照留念。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带着男友连拍 17 张照片:“本来是提前踩点,结果被彩绘墙里的九嶷山、潇水龙舟元素圈粉了,干脆多留几天。” 社交媒体上,# 永州洞票比内场票难抢##鸟巢观景台软座太会了#等12 个话题先后登上热搜,为赛事预热积蓄了超高人气。伊一还特意录制了一段 “打卡攻略” 视频,详细介绍彩绘墙的最佳拍摄角度、“鸟巢观景台” 的预约方式,视频播放量突破 300 万次,成为永州文旅的 “行走名片”。

  赛事当天的科技助力更让热度推向顶峰。2000 架无人机组成的光影矩阵点亮夜空,先是化作潇水奔涌的浪花,继而凝聚成 “永冲锋” 三个巨型字样,最终以足球破门的动态造型收尾。这一幕被现场观众纷纷拍摄转发,仅某短视频平台就收获超 500 万次播放。“太震撼了!没想到地级市的赛事能有这排面。” 体育评论员在直播中感慨。而伊一则在无人机表演结束后,动情地说:“看到‘永冲锋’三个字在夜空中亮起,我特别自豪。这不仅是球队的口号,更是永州人敢闯敢拼的精神象征。” 她的这番话被多家媒体引用,成为解读 “永州现象” 的关键语录。

  (二)文旅融合的 “永州范本”

  足球热潮早已突破体育场的围墙,渗透到永州的街巷肌理。零陵区提前发放 15 万元 “湘超惠民消费券”,预售阶段核销率达 92%,柳子街商铺营业额同比增长 120%;双牌县桐子坳景区打造 “花海足球” 体验场,游客踢完蹴鞠即可领取助威道具,日均客流量较去年翻倍;宁远九嶷山在《天下九嶷》演艺中加入球迷助威场景,场场座无虚席。伊一在赛前采访中特意推荐:“看完球一定要去喝碗永州米粉,去愚溪旁走走,感受柳宗元笔下的山水。” 她还分享了自己的 “私藏路线”:“早上去柳子街吃一碗杀猪粉,中午到小石潭边散步,晚上再去体育场看球,这才是最地道的永州体验。” 这番话让 “永州文旅” 官方账号粉丝量单日增长 3 万,不少网友留言:“跟着伊一游永州,准没错!”

  数据见证着融合发展的成效。国庆假期,永州 55 家监测景区接待游客 139.9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02%,营业收入 2.53 亿元,同比增长 20.74%。住宿单位床位出租率达 90.45%,不少酒店推出 “赛事观赛套餐”,包含球票代购、接送服务和夜宵,深受球迷青睐。更值得关注的是,“湘超” 主题文创产品预售额突破 800 万元,彻底摆脱了对单一门票经济的依赖。其中,印有伊一那句 “我是永州女崽” 的纪念章销量最高,短短三天就售出 5000 余枚。文创店负责人笑着说:“很多顾客都是冲着伊一的签名款来的,她的影响力确实带动了文创产品的销售。”

  伊一的参与让这种融合更具深度。她不仅推荐景点,还主动挖掘家乡的文化故事。在与文旅部门的合作中,她提议将女书元素融入文创设计,推出 “女书足球”“女书围巾” 等产品;还建议在景区讲解中加入 “永冲锋” 精神的解读,让游客既能欣赏山水之美,又能感受城市精神。市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赛事结束后,‘伊一推荐永州打卡地’的搜索量暴涨 300%,柳子庙、小石潭等景点预约量增加了两倍。甚至有旅行社专门推出‘伊一同款旅游线路’,报名情况十分火爆。”

  这种 “体育 + 文旅” 的模式,正在重塑永州的城市形象。“以前别人问永州有什么,我只能说柳宗元和异蛇酒;现在能骄傲地讲‘永冲锋’的故事,还能带他们去彩绘墙打卡。” 土生土长的球迷周磊的话道出了市民的心声。社交媒体上,永州的标签从 “小众旅游地” 变成 “热血之城”,# 永州湘超太燃了#话题下,1.2 万条视频展现着赛场高光与市民暖心瞬间,累计播放量超 25 亿次。伊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赛事,让更多人看到永州的活力与魅力。未来,我还会继续为家乡代言,让更多人了解这座有文化、有温度、有激情的城市。”

  (三)城市精神的 “具象表达”

  “永冲锋” 三个字,早已超越了球队名称的范畴,成为永州人突破发展瓶颈的精神图腾。深爱榜 IP 工作室创办人袁子弹在参与 IP 赋能时曾说:“IP 不是冰冷的商业符号,而是注入情怀的精神载体。‘永冲锋’能引发共鸣,因为它藏着永州人的拼劲。” 这种拼劲,与伊一的成长经历高度契合 —— 百度百科中记载,伊一早年从永州考入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从实习生做起,凭借不懈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浙江卫视当家主持人。她曾在自传中写道:“永州人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咬牙坚持下去。”

  这种拼劲,在球场上有着最直接的体现。永州队主教练在赛后透露:“球队很多球员是本土企业职员、教师,平时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训练。但只要穿上球衣,每个人都像换了个人,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就是‘永冲锋’精神。”36 号球员坦言:“每次跑不动的时候,听到看台上的呐喊,就觉得必须坚持下去,不能辜负家乡人的期待。”

  在城市发展的战场上,这种精神同样闪耀。永州市体育场始建于 1992 年,曾因设施老化淡出公众视野。2024 年,永州将其改造纳入 “体育 + 文旅” 融合计划,仅用 8 个月就完成升级,既保留了老场馆的记忆,又新增了现代化设施。负责改造的工程师说:“工人们都是永州人,听说要为湘超做准备,主动加班加点,这就是‘永冲锋’精神在工地的体现。” 而伊一的到来,让这种精神有了更具象的传播载体 —— 她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改造前后对比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永州 “敢想敢干、善作善成” 的城市品格,视频评论区里,“永州速度”“永州干劲” 成为高频词。

  三、游子归巢:跨越山海的家乡情结

  (一)山水间的成长记忆

  对伊一而言,永州的每一缕炊烟、每一寸山水,都刻着成长的印记。“我生在永州,长在大街古巷里穿梭,在三山二水中游历。” 她曾在 2022 年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上这样描述家乡。初中时读罢《小石潭记》,她特意跑到愚溪旁,对着清澈的溪水逐字品味,仿佛与柳宗元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百度百科中记载,伊一的童年时光多在永州老城区度过,“外婆家楼下的米粉店,每天清晨飘出的香气,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味觉记忆”。直到现在,她每次回家,第一件事仍是去那家老店,点一碗加足酸豆角和辣油的杀猪粉,“味道没变,就像家乡的温情,从未褪色”。

  湘江边的晨跑,是她每次回家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总要回来几次。” 伊一曾在新书签售会上坦言,“沿着湘江跑步,看两岸的高楼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干净,心里特别骄傲。” 她记得小时候常去的菜市场,如今变成了整洁的文创街区;曾经泥泞的小路,现在铺成了平整的绿道,这些变化都被她悄悄记在心里,还会在与朋友聊天时自豪地分享:“我们永州现在可不一样了,既有老味道,又有新活力。”

  这种乡情,在她的职业轨迹中也能找到痕迹。作为浙江卫视当家花旦,她主持过《我爱记歌词》《中国新歌声》等头部综艺,但只要有机会,就会向全国观众推荐家乡。在某美食节目中,她特意介绍永州血鸭、东安鸡的做法,动情地说:“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味,走到哪都惦记着。” 她还曾在节目中展示过外婆手工缝制的女书纹样荷包,“这是家乡的文化瑰宝,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它的美”。2022 年山水散文节期间,她录制视频为家乡打 call:“永州文化,低吟千年,声声入耳;永州美景,天生丽质,满城皆绿。” 视频里,她细数九嶷山、舜皇山的景致,推荐柳子街的古韵,那句 “我们在永州等你来打卡” 的邀请,温暖了无数网友。

  (二)文化纽带的自觉担当

  此次返乡助力湘超,对伊一而言是 “以热爱回馈家乡” 的自然选择。早在 9 月,她就主动联系永州文旅部门,提议用方言加非遗的形式包装开场环节。“不是简单站台露个脸就走,我想做的是真正连接赛事与文化。” 她与导演组反复沟通,将祁剧、女书等元素融入节目,还亲自参与脚本创作,“每个细节都要体现永州特色,不能让家乡文化被稀释”。最终呈现的开场秀中,祁剧唱腔与足球旋律的碰撞、女书纹样与运动服饰的结合,成为当晚最受好评的环节,不少观众表示 “第一次感受到传统文化能这么潮”。

  这种文化纽带的担当,在地方赛事发展中显得尤为珍贵。湖南不少三四线城市的省超队伍,赞助商多为本地中小企业,永州队本赛季的主赞助商就是一家茶油企业。“地方球队想活下去,光靠比赛本身不够,需要有人唤醒大家的归属感。” 袁子弹分析道,“伊一的价值,在于用个人影响力激活了这种情感连接。” 比赛前一周,伊一特意走访了永州队训练基地,与球员们面对面交流,还带来了专业的体育训练建议 —— 她利用自己在体育类节目中积累的资源,邀请到前国足运动员为球队线上指导,“能为家乡球队做点实际的事,比单纯加油更有意义”。

  比赛结束后,伊一没有立刻离开。她留在球场与球员合影,鼓励年轻球员:“好好踢,家乡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得知有球员因家境困难差点放弃足球,她当场表示愿意对接公益资源,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有困难随时找我,不能让有天赋的孩子因为现实原因放弃梦想”。在与市文旅部门的座谈会上,她提出了更多建议:“可以把足球与研学结合,让孩子们在看球的同时了解永州文化;还能打造‘湘超主题游’线路,串联起赛场、景区和非遗工坊。” 这些建议被迅速纳入永州 “体育 + 文旅” 的后续规划中,市文旅局局长赞叹道:“伊一不仅带来了热度,更带来了新的思路,她是真正把家乡的发展放在心上。”

  (三)永不褪色的 “永州女崽”

  10 月 13 日清晨,伊一再次来到湘江边晨跑。穿着运动鞋的她,与晨练的市民亲切打招呼,不时有人喊出她的名字,她都笑着回应。路过一家米粉店,老板热情地招呼:“伊一,来碗米粉不?还是老样子加辣油?” 她笑着点头:“要得,多加点酸豆角!” 这样的日常互动,对伊一而言格外珍贵,“在外地,大家看到的是主持人伊一;回到永州,我就是邻居家的‘女崽’,这种感觉特别踏实”。

  离开永州那天,伊一在机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球迷协会送来的 “永冲锋” 队旗,上面签满了球员和球迷的名字。她小心翼翼地将队旗折好,放进随身的行李箱,“这面旗子会提醒我,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在身后”。她在朋友圈写道:“下次湘超,我还会回来为永州加油!” 这条动态下,不仅有粉丝的期待,还有永州文旅部门的留言:“永州永远是你的家,随时欢迎回来!”

  而在永州市体育场,那面印有 “永冲锋” 的旗帜依然在风中飘扬。彩绘墙上,伊一与球迷欢呼的画面被悄悄补充进壁画;“鸟巢观景台” 上,仍有游客拿着她的照片打卡;湘超主题文创店里,印有她那句 “我是永州女崽” 的纪念章成了热销品。更令人欣喜的是,伊一的助力让 “永冲锋” 精神有了更长远的影响 —— 赛后一个月,永州青少年足球训练营报名人数同比增长 300%,不少家长表示 “想让孩子学习‘永冲锋’精神,像伊一和球员们一样勇敢拼搏”。

  结语:热血背后的城市新生

  当 4:1 的比分定格在记分牌上,当伊一的乡音消散在体育场的夜空,这场足球赛事的意义才刚刚开始显现。伊一用一场情感饱满的返乡之旅,让 “永冲锋” 精神穿透了赛场的边界,成为永州激活城市活力的精神内核 —— 从球员的拼搏、市民的热情,到文旅的融合、城市的发展,“永冲锋” 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永州血脉的品格。

  而 “湘超” 热潮则用实实在在的流量与数据,证明了 “体育 + 文旅” 融合发展的强大潜力。国庆假期 139.96 万人次的游客量、2.53 亿元的旅游收入、800 万元的文创销售额,这些数字背后,是永州从 “小众旅游地” 到 “热血之城” 的转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完美碰撞,更是游子乡情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伊一那句 “我是永州女崽” 的呐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身份宣告。它是一位游子对家乡最深沉的眷恋,是一座城市对在外游子最温暖的召唤,更是永州活力新生的最美注脚。正如潇水奔涌不息,永州的 “永冲锋” 之路也刚刚启程 ——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像伊一这样的游子回到家乡,或许会有更多人因 “永冲锋” 爱上永州,而这座浸润千年文脉的古城,终将在一次次 “冲锋” 中,书写出更精彩的发展篇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湘超赛季,在永州的每一个发展节点,那位永远的 “永州女崽”,还会带着最炽热的乡情,回到家乡的赛场,为这座城市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呐喊助威。而永州,也将在这份乡情的陪伴下,以 “永冲锋” 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关链接:伊一简介

  伊一,1989年7月25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持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 。

  2006年,伊一通过浙江电视台编导组介绍进入浙江卫视实习;2011年10月6日,她以《我爱记歌词》主持人身份正式出道,因擅长舞蹈而备受关注 ;2012年,获得第五届《综艺》“年度潜力主持人” ;同年12月,获得第3届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13年,伊一首次以女二号身份,参演首部古装大戏《凤凰牡丹》。2014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20年9月19日,主持的中国国内首档好奇主题晚会《百度好奇夜》在浙江卫视、百度App、爱奇艺等八大平台直播 。2020至2022年,伊一连续主持浙江卫视跨年晚会,成为当家花旦 。2023年2月18日,参加浙江卫视发型师竞技真人秀《手艺人大会·发型师季》。2024年2月11日,主持《浙江卫视2024龙年越剧春节晚会》。

作者:曹小芸  来源:深爱榜融媒

tags:深度